周而不比(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的含义)
"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是一个典故,源自于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尚书·大禹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管理国家或组织时,要求周密而不刻意比较,追求和谐而不是一味追求统一和相同。
此典故主要描述大禹治水的智慧和原则。大禹是中国古代的英雄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治水圣人。他治理洪水时,采取的方法是分治各地,依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灵活应对。他并未强求各地完全一致,而是根据各地的特色和需求来统筹安排,既保持了各地的独特性,又在整体上达到了和谐与统一。
这句话后来成为管理和组织方面的重要原则,告诫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注重周密而不拘泥于比较,以及追求和谐而不是一味追求统一和相同。在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社会治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强调在管理和组织中要注重周密的安排和统筹,避免过分追求一致和相同,而是要保持和谐、尊重多样性,以实现整体的协调与发展。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以上依次是《论语》中的四句话,原句分别是: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了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就浮华。文采和质朴相辅相成,配合恰当,这才是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君子以公正之心对待天下众人,不徇私护短,没有预定的成见及私心;小人则结党营私。”
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4.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从字面上看,孔子说:“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这句话有多种解释,个人更倾向于解释成:“君子不器”为君子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从政,都应该博学且才能广泛,如此才不会像器物一样,只能作有限目的之使用。君子之气度应似江海纳百川,不像器物一般有容量之限制。是指君子待人处事时,不应像器物一般定型不变,而应适时适地适人适事地采取合宜之行动。三者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