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无留意上一句是什么)

bstpd2个月前 (07-26)诗词语录7

“衡阳雁去无留意”的“衡阳”是衡山之阳,广义是衡山的南边,定义到现在的具体位置就是回雁峰的南边。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渔家傲·塞下秋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 和"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征人见之闻之,又怎能不百感交集?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 "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相关文章

艾青的小短诗10字(艾青的小短诗10字小兰花)

诗集10首短诗,描写植物《小蓝花》、《树》、《荒凉》、《耕地》、《盆景》、《我爱这土地》。《树》诗人托物于树,赞颂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树》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40年春天创作的...

造炬成阳(造炬成阳不啻微芒)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的意思是:不排斥一点点小小的光亮,这样我们的光亮多了,就能变得像太阳一般明亮,就像一点一点的雨滴,汇成大海。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意思近似。引申自:龚自...

引人注目的拼音(引人注目的拼音怎么写)

释义引:吸引,引导;注目:集中目光看。引起人们的注意或重视。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引”,普通话读音为yǐn。“引”的基本含义为拉,伸,如引力、引颈;引申含义为领,招来,如引见、引子...

西厢记作者(西厢记作者是元稹还是王实甫)

王实甫元曲《西厢记》取材于《莺莺传》,其作者为王实甫。王实甫(1260年-133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12...

如梦令李清照词(如梦令李清照词牌名)

如梦令李清照词(如梦令李清照词牌名)

一、《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译文: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

桃花的拼音(山寺桃花的拼音)

桃读作tao,生母是t,韵母是ao,读音是二声。花读作hua,声母是h,介母是u,韵母是a,读音是一声。勺读作shao,声母是sh,韵母是ao,读音是二声。勺读作shao,声母是sh,韵母是ao,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