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翁柳宗元(渔翁柳宗元翻译)
柳宗元的《渔翁》诗文大致意思:一个渔翁夜里露宿西山,拂晓起来去清澈的湘江边上打了水,用楚地的竹子生了火,做些吃的。
而等到火堆的烟灭了,太阳出来了,他的人影却看不见了,只听到从青山绿水间传来的一声渔歌(一说是摇橹的声音)。
船到中流之际,回过头来,西山仿佛远在天边,只有天上的白云在漫无目的地互相追逐罢了。这首诗歌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做,而“渔翁”意象又带有隐者的含蕴,因而这首诗虽然清新、自然、闲适,但也流露出作者政治失意后那种孤独感和寄情山水的心情。
是说爱好钓鱼的其中一个
760年夏,诗人杜甫在朋友的资助下,在四川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在饱经战乱之苦后,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妻子儿女同聚一处,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这期间写下《江村》一诗。
806年,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一腔抱负化为烟云,他寄情于异乡山水,作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并写下了许多吟咏永州地区湖光山色的诗篇,《渔翁》就是其中的一首代表作。
《渔翁》柳宗元塑造了的渔翁形象: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也就是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迫于无奈只能逍遥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一个超然傲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妥协的渔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