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萧郎是路人(从此萧郎是路人,纵使相逢应不识)
?
?这句话出自唐·崔郊《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说的是崔郊考中状元后,寄居在姑姑家。然后再去京城考进士,想着,金榜题名之日,便是报答姑姑之时。
后来崔郊和姑姑家的婢女红袖好上了两人坠入爱河。
哪知姑姑家竟突遭横祸——姑父乘船外出,不慎溺水而亡,家人日子艰难,姑姑就把红袖卖给襄州城的连帅于頔(dí)大人。
一天晚上,崔郊翻来覆去睡不着,一首诗在心中形成,挥笔而就: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赠去婢》)
崔郊趁着连帅府去桃园游览之际,门将那首诗递到红袖手中。
没几天,崔郊赠给红袖的诗还是被于頔家人发现了,一向暴躁的于连帅竟然没有动怒,而是和颜悦色地问诗从何来。
红袖没敢隐瞒,照实说了,崔郊就被召到了连帅府。
于頔问崔郊为何将这样一首诗送给自己的婢女?崔郊如实交代。
于頔听完以后,哈哈大笑,他拿起那诗稿,朗声道:好个“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样的好诗要比我买红袖的那四十万钱有分量多了!既然你们两人一个有情一个有意,那我今天就成全你们。
说完,就让家人将红袖领到了崔郊面前,崔郊一时幸福得有些晕眩。
“萧郎”不再是路人。
走出“侯门”,崔郊和红袖双双沐浴在暖暖的春风中……
是的,"从此萧郎是路人"是一个典故。
1,这个典故源自于古代的文学作品《西游记》,描述了主角孙悟空离开了猪八戒和沙僧,成为了一个路人的情节。
2,这个典故在现代语境中,常用来形容一个曾经受过重视或关注的人物,后来却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了普通路人的象征。
出自唐代崔郊的《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公子王孙整天追逐你身后轻尘,你却如同绿珠泪水湿透了罗巾。
一旦嫁到豪门就像是深陷大海,从今后昔日情郎也变成陌生人。
萧郎:原指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风流多才,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后成为诗词中习用语,泛指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恋的男子。这里是作者自谓
出自唐代诗人崔郊的《赠去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此诗背后是崔郊一段情事。
唐元和年间,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个婢女。那婢女生得姿容秀丽,和崔郊相互爱慕。
但不知怎的,两人却没能够在一起。后来这个婢女被卖给了当时的显贵于頔,崔郊却仍旧对这个女子念念不忘。
有一次恰逢寒食节,那婢女外出,与崔郊不期而遇。两人久别重逢,心里都百感交集。
相见时有多么的喜悦,离别的时候就有多么的悲痛不舍。可是迫于于頔的威势,婢女不得不归去。
将要分别时,崔郊写下了这首《赠去婢》。
该句出自《赠去婢》,是唐代诗人崔郊创作的一首七绝,全诗高度概括地写出诗人所爱者被劫夺的悲哀。原文: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译文:公子王孙竞相争逐在后面,貌美的女子流泪湿透了罗巾。一旦进入深幽如海的侯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