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为圭臬(奉为圭臬百科)
释义
奉:敬奉,尊重;圭:古代天文仪器,测日影的标尺和标杆;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法度或准则。遵奉为必须遵守的准则。
例句
师范大学的学生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奉为圭臬,努力去实行。
褒义词
所谓的奉为圭臬,意思就是把某样东西或者某句话化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至理名言或者圣物,一定要敬若神明、严格遵守,不能越雷池一步。因而奉为圭臬当然应该是褒义词。
当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奉为圭臬也可以是一种讽刺,这时就带有贬义。
意思就是: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物敬奉为准则。
奉:信奉。
圭:测日影的仪器。
臬:射箭的靶子。
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
出自 清·钱泳《履园丛话》:“三公者;余俱尝亲炙;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圭皋,比喻准则或法度。如:奉为圭臬。奉为圭臬发音guī niè解释 奉:信奉;圭:测日影器;臬:射箭的靶子;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圭皋是汉语词汇,拼音guī niè,指比喻准则或法度。圭臬的误读。圭臬,圭读“gui”第一声;臬读“nie”第四声,而非皋gao。 圭皋书面语,指圭表,我国古代天文仪器,是在石座上平放着的一个尺(圭),南北两端各立一个标杆(表)。根据日影的长短可以测定节气和一年时间的长短。
圭臬,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圭表,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可以据此作出决定或判断的根据。
释义: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
例句:奉为圭臬
读音
[fèng wéi guī niè]
解释
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论;并且作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圭:测日影的仪器。臬:圭上南北两端的标杆。圭臬:比喻标准或法则。
例句
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坟 人之历史》)
应该是“奉为圭臬”,没有“奉为圭皋”这个词。
“奉为圭臬”读作 fèng wéi guī niè,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出自清·钱大昕《六书音韵表序》。
奉:信奉;
圭:测日影器;
臬:射箭的靶子;
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