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求诸己(君子求诸己而后求诸人)
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读音jūn zǐ qiú zhū jǐ xiǎo rén qiú zhū rén。
诸 zhū<代词兼介词>“之于”的合音。“君子求诸己。”《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诸:之于。孔子说:君子甚麼事都依靠自己,小人甚麼事都责求别人。
诸,读音zhū,注音ㄓㄨˉ,偏旁“言”简化为“讠”,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出自《说文解字》,明为下出、别事之例是者之范式。言、者两范式叠加。言别事之例是诸之范式。
求字古今异义如下。
1.古代求字含义。君子求诸已,其意思是君子从自身找原因。求字的含义是,从自身找的意思。
2.现代求字含义。君子求诸已,君子要求自已。求字是要求之意。
通过比较,求字的含义,古今差别较大。读者要全面了解,认真把握才可。仅位参考。
: 对于优点,我们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这样才接近于君子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解释“诸己”、“诸人”,需要从孔子的另一句话说起。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其中的“诸”,是“之于”的合读,相当于: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意思是:“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那么,这句话就是这样的:君子有之于己而后求人,无之于己而后非之于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之于人者,未之有也。 藏:隐藏、掩饰。 恕:宽容仁爱。以己量人谓之恕。 有诸己:有之于己。有,存在;自身已经先有。 非诸人:非之于人。非,责怪。 这段话的意思是: 自己先做到的而后再要求别人去做,不该做的自己先不做而后再要求别人不做。自身存有不能以己量人的心、而能够说服别人的人,是不存在的。 朗读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