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悦鸟性(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修辞手法)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
“山光”山中的景色。
“悦”,用作动词,使……欢悦。
“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
“空”,消除。
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
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
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这个地方非常的环境好,幽静,适宜人修身养性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诗人在后禅院所见。在这红日高照,百花繁茂之中,连那鸟儿也怡然自乐起来。其实,这那里是鸟儿之乐啊,这是诗人之乐啊!此时此刻,诗人早已把自己那强烈的主观感受寄寓于那无知无情的鸟儿,这种“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艺术描写,别人情趣。如果说这句是从侧面写诗人之乐的话,那么,“潭影空人心”则是正面写诗人在这特定环境之下的感受。这山光水色使人杂念顿消,心纯若空。这便有了“禅悟”的味道。因为在佛教盛行的唐代作者受到佛教的影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一句恰好写出了诗人在看了僧人们那清静无扰的生活之后心中所产生的那种强烈的隐世之感。
“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的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的画外音。“空”字生动表现出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房,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释放出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静趣。悦和空都是形容词,在这里做了动词,是词类活用。山光固有,却说山光悦鸟性,可见将山光拟人化,用文字将山光的美丽写的生趣灵动;潭影本在,却说潭影空人心,又是将潭影拟人化,将潭水的澄澈透明生动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