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余光中(仿写乡愁余光中)
余光中写《乡愁》是表达了热切渴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精神诉求,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抒发了诗人深沉、凝重、哀伤、苦闷的乡愁情怀。
这种精神诉求流淌着炎黄子孙沸腾的热血因子,因而升华为中华民族的崇高的爱国情怀,引起亿万中华儿女的无限共鸣。
余光中回忆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的情景时,他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似乎又在感念着当时的忧伤氛围。他说:“随着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四个场景故事:
第一,小的时候,我在学校,母亲在家里,与妈妈通信。
第二,长大结婚后赴美读书,坐轮船返台。
第三,后来母亲去世,只能在坟墓前思念母亲。
第四,现在,我与大陆被一弯浅浅的海峡隔开,诗人翘首遥望,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呢?
余光中的《乡愁》写作背景是余光中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他一直思念亲人,渴望祖国的统一和亲人的团聚。
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中,诗人于1972年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全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怀念,流露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
全诗语言浅白真率,情感深切。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了对故乡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