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论语12章原文翻译_论语完整原文

bstpd2个月前 (09-06)诗词语录10

子 曰:述 而 不 作,信 而 好 古,窃 比 于 我 老 彭。

【注释】述:阐述、传述已有的。

作:创始,创作,创造。

窃:私下,私自。

老彭:商代的贤大夫彭祖。

【大意】孔子说:“只传述旧章,不创制新作,笃信、爱好古代的文化,我私自和老彭相比拟。”

《论语·第七章·述而篇》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释义:孔子说:“只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而不作革命,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殷初的老彭。


  【原文】4-1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译文」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原文】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原文】4-3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恶(2)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原文】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原文】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原文】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原文】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原文】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原文】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原文】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3)之与比(4)。”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人和事,没有固定的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原文】4-11子曰:“君子怀(1)德,小人怀土(2);君子怀刑(3),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原文】4-12子曰:“放(1)于利而行,多怨(2)。”

  「译文」孔子说:“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原文】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1)?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

  「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原文】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原文】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参啊,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之后,同学便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道,就是忠恕罢了。”

  【原文】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原文】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原文】4-18子曰:“事父母几(1)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2)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自己的意见表达了,)见父母心里不愿听从,还是要对他们恭恭敬敬,并不违抗,替他们操劳而不怨恨。”

  【原文】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1),游必有方(2)。”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地方。”

  【原文】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原文】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原文】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埃”「评析」

  【原文】4-23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译文」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原文】4-24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原文】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原文】4-26子游曰:“事君数(1),斯(2)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论语》第四篇是里仁篇,其经文很多,今选其一。

《论语里仁篇》中。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孔子说: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还会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国,礼乐怎么能实行起来呢?

在这章经文中,孔子阐述了礼让治国的原则。礼主敬,让主谦让,这都是为人处事最基本的原则,推而广之以治国,也是治国理政的基础。执政者以此行事,邦国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治理,否则礼乐不兴,邦国也一定治理不好。

相关文章

绝句古诗杜甫(绝句古诗杜甫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1、《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绝句》 门外鸬鹚去...

看似绝情却深情的诗句(看似绝情才最深情)

看似绝情却深情的诗句(看似绝情才最深情)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1、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出自:清·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译文: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王之涣诗意)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王之涣诗意)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朝·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载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旗亭画壁”的“异”事,虽然不一定可靠,但却反映出当时此诗即受...

描写爱情的古诗词(描写爱情的古诗词相思)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2.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诗经·出其东门》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4.相...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拼音版)

原文: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译文: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前一句是什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全诗是: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