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二首赏析_回乡偶书二首其二原文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赏析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1、【原文】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2、【赏析】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
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
《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贺知章对家乡的深情厚意,以及在异乡时,回忆家乡为他带来的情感慰藉。这是一首充满乡愁的诗篇。
这首诗大意是说: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年龄很大了才回来。我的乡音没有改变,但两鬓已经斑白稀疏,村里的小孩子见到我后不认识,笑着问我客人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