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凉州词 王之涣古诗意思_凉州词王之涣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bstpd2个月前 (09-18)诗词语录11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此诗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令人回味无穷,然而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却有不同意见。吴乔《围炉诗话》:“黄河去凉州千里,何得为景?”。基于此种认识,所以《文苑英华》、《乐府诗集》、《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均作“黄沙直上白云间”。叶景葵《书跋》:“……如《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古今传诵之句也。……向诵此诗,即疑‘黄河’两字与下三句皆不贯串,此诗之佳处不知何在!若作‘黄沙’,则第二句‘万仞山’便有意义,而第二联亦字字皆有落实。”但是,《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均作“黄河远上白云间”。

我认为,不同意见源于不同的写作方法。主张“黄沙”者,着眼于当地实景,正如唐代写边塞诗的高手岑参《玉门关将军歌》:“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一样。虽然王之涣写边塞诗与岑参齐名,但对玉门关的取景却独具匠心,既写“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近景作主体,又把“黄河远上白云间”作为它的远大背景。这个“远”字含有朦胧的双关意,既可以形容黄河的源远流长,又可以指示同玉门关的距离,是这个名句的诗眼。至于比王之涣迟生十二年的“诗仙”李白。其“黄河之水天上来”名句,可能是从“黄河远上白云间”点化出来的吧!

从对仗工整来说,河与山的异类相对,则胜于沙与山的同类相对。从审美观点来看,则黄河更远较黄沙为优。试看,“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边关已够荒凉了,再配以黄沙蔽天的画面,令人凄惨难堪,从而感觉到边防将士是处于绝境。好在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透过无际黄沙看到了波涛潮湃的黄河,在“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后面,展现出边地壮阔的风光,使人从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中,看到孤城并不是真正的孤立,边防将士有伟大祖国作其后盾。这首诗正因为有“黄河远上白云间”作为起句,才使全诗情调悲不失其壮,没有半点颓唐气氛。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有个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说的是开元年间,有一天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等三位名诗人到酒店饮酒,恰逢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的诗篇情况,定诗各高下。开头,王昌龄、高适听到伶人唱到他们的诗时十分高兴。想不到王之涣暗指着伶人中一个最美的女子对他们两人说:她一定会唱我的诗。果然这个最漂亮的女伶就唱起《凉州词》来。我想,这或许是得益于“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名句吧!(文/丁仁体责编/尧舟)

相关文章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全诗如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

王羲之原文《兰亭序》(王羲之原文《兰亭序》简介)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观沧海赏析(观沧海诗词鉴赏)

《观沧海》古诗赏析:这首诗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曹操借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来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伟志和宽广的胸襟。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

小学生经典诵读100篇(小学生经典诵读100篇(适合3-4年级))

以下是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诵读书写的经典内容:1.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经典教材之一,包含了很多基础的知识点,如人物、地理、历史、道德等,是一年级学生很好的诵读书写内容。2. 《弟子规》:是一本教育孩...

感恩老师的一首小诗(感恩老师的一首小诗简短版)

亲爱的老师,您无私的爱心播种了新的希望,您满腔的热血撒下了智慧的火种,您无私的奉献精神丰富了我的心灵,您渊博的知识增添我了的智慧。老师您是梯,默默无名,以伟岸的身躯,托着我们稚嫩的双脚,一步步攀高;老...

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上一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江南春》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