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全诗如下: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定风波.夜行黄沙道中》的句子。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看破,放下,自在的独白》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定风波》。题目为《風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夕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在政治上的遭遇,这里就不用绕舌了。受贬之后,身上的重负没有了。哪怕是下雨天气里,跟随他带着雨具的仆人们都跑去了,他却不怕雨淋,也不会被大雨打在竹林里的声音所吓住。
一根竹杖,一双芒鞋,一领蓑衣。只管也吟诗边朝往前徐徐而行,结果走不多远,天就放晴了。下晚的夕照却迎面照了过来。虽然微微有点冷,但是春风吹拂之下,酒却醒了。
人生的遭遇不正像这天气吗?一会儿风,一会儿雨,忽热忽冷是很常见的,风雨下过之后晴朗的天气也会到来。然后回过头去看看来路那忽风忽雨过往又算什么?
看破了人生的沉浮,身上没有了责任,虽然不能乘马坐轿彰显地位和身份了,一个人走哪里都轻车简从,随随便便,哪怕是穿双草鞋,拄根竹杖,穿领蓑衣,也照样过日子啊!
所以,苏轼这首词启示我们,人的心态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的命运,说白了就是一只负重的骆驼。人走运時,你会活得很好,但相应地你会肩扛着很多责任。反之,无责任便是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