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bstpd3个月前 (06-16)诗词语录51

全诗如下: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词《定风波.夜行黄沙道中》的句子。

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看破,放下,自在的独白》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出自北宋词人苏轼的《定风波》。题目为《風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夕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在政治上的遭遇,这里就不用绕舌了。受贬之后,身上的重负没有了。哪怕是下雨天气里,跟随他带着雨具的仆人们都跑去了,他却不怕雨淋,也不会被大雨打在竹林里的声音所吓住。

一根竹杖,一双芒鞋,一领蓑衣。只管也吟诗边朝往前徐徐而行,结果走不多远,天就放晴了。下晚的夕照却迎面照了过来。虽然微微有点冷,但是春风吹拂之下,酒却醒了。

人生的遭遇不正像这天气吗?一会儿风,一会儿雨,忽热忽冷是很常见的,风雨下过之后晴朗的天气也会到来。然后回过头去看看来路那忽风忽雨过往又算什么?

看破了人生的沉浮,身上没有了责任,虽然不能乘马坐轿彰显地位和身份了,一个人走哪里都轻车简从,随随便便,哪怕是穿双草鞋,拄根竹杖,穿领蓑衣,也照样过日子啊!

所以,苏轼这首词启示我们,人的心态决定人的世界观。人的命运,说白了就是一只负重的骆驼。人走运時,你会活得很好,但相应地你会肩扛着很多责任。反之,无责任便是松绑。

相关文章

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原文)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韶华向远(韶华致远)

意思是若今生一别,久不相见,尽管想守住青葱岁月,可时光却一点也不留情面,渐行渐远。再相见时,方知人生在世,虚浮不定,竟至如斯。半白半文的语言,其实不过是为了营造一种意境,抒发了诗人凄美、迷离、感伤等等...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拼音版)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花间一壶酒的全诗...

冰心的现代诗《繁星》(冰心的现代诗《繁星》四年级)

冰心的现代诗《繁星》(冰心的现代诗《繁星》四年级)

一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二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三万顷的颤动——深黑的岛边月儿上来了生之源死之所!四小弟第呵!我灵魂中三颗...

京口瓜洲一水间(京口瓜洲一水间的京口在哪里)

意思是京口(镇江)和瓜洲(扬州)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

楚辞取名(楚辞取名一心)

1、怀瑾。《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如国学大师南怀瑾。 2、淑离。《九章·橘颂》:“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淑离:鲜明美好的样子。BUT谐音疏离。 3、煜月 煜,“照耀”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