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哪首诗_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上一句
这句话是说,庐山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后两句意思就有了微妙的变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说不了解他的真实样子,因为作者本身就在这烟雾笼罩的群山之中,真是当局者迷啊!
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水浒传》
至于为啥是三国哩,思索一阵得出的答案是: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定的好或坏,你从不同的角度上看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不能咬死了。
就比如有人喜欢刘备,而有人喜欢曹操。
而曹操本人在《演义》上被塑造为超级大坏人,可还是有人喜欢他,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只看《演义》中单面的曹操,喜欢刘备的也一样,并不是刘皇叔就是哭哭啼啼而哭出的江山,他们觉得就像诸葛亮说得一样,刘备占得是人和。
即使像周瑜一样的“心胸狭隘”的人(本人对周瑜周公瑾不是很了解),也照样有人喜欢啊。这题好难啊,连道家的思想都有了一点,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案,答案会很多。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
题西林壁
[ 宋·苏轼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