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运动主张八个字_简述古文运动的主张
苏轼坚持文道统一,但他更重文,重视文章的文学性;在语言上,苏轼强调“辞达”。要使物既“形于心”又“形于手”,作者必须有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所以苏轼特别重视“辞达”,要求辞要达意、言能尽意;在文章风格上,苏轼崇尚自然,反对雕琢。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及宋朝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另外,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答:理论主张:中唐的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第一次在明确理论指导下的散文革新运动,韩愈、柳宗元为其确定 了一系列的理论主张。
首先,他们总结骈体文重文轻道和前代古文家重道轻文的偏向;
其次,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坚持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
再次。在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上,韩愈继承了屈原发愤抒情和司 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提出了“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创作观点。代表的古文:柳宗元的<封建论>等。
第一次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发起的一场以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质朴流畅的传统,反对浮华文风的文学革新运动。他们所提倡的散文实际是一种新型的散文,既有所继承,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和时代特点:自内容言,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教之用,和当时的政治形势有密切的关系;自形式言,是由骈体而散体,是散文自身发展的一种要求。这是一场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
古文运动基本纲领,就是文以载道,摈弃浮华辞藻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