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苏轼的人生观_赤壁赋苏轼的人生态度
在《赤壁赋》中,苏轼的宇宙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生短暂:“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通过描述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2. 物我两忘:“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认为人应该超越物质的束缚,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 乐观豁达:“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虽然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但他并不因此而悲观消极,而是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
总之,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宇宙的独特感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对生命的珍惜,体现了他的宇宙人生观。
苏轼在赤壁赋这篇文章中,从变与不变体现豁达的人生观的句子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意思是,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
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赤壁赋是北宋大文豪苏轼所写,这是他被贬黄州之时元丰五年七月十六游赤壁写的,世称赤壁赋,同年十月十五再次游赤壁,又写下一篇赋,世称后赤壁赋。在赤壁赋中最能表达他豁达人生观的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他用变和不变来印证他的大观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