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表达的情感_登岳阳楼表达了
《登岳阳楼》是唐代杜甫所写。杜甫身在洞庭,心系长安。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跃动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登岳阳楼》通过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最后我们一起欣赏下唐代杜甫《登岳阳楼》,原文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自身漂泊不定的悲凉
《登岳阳楼》写于杜甫晚年,此时的他居无定所,饱受流离之苦,在这首诗中,也通过景物“洞庭”到“岳阳楼”的变迁,表现出了作者的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一生蹉跎的悲凉之感。
2、感怀时事的忧虑
《登岳阳楼》的尾联借对“戎马”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关怀,对生民的忧虑与担忧,表现了诗人虽老病孤身,却心怀天下的情怀。
洞庭湖,岳阳楼,天地,孤舟,战马等。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浑成,巧夺天公.表达的是诗人的豪放和豁达之态1作品原文与夏十二1登岳阳楼2楼观岳阳3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4,天上接行杯5。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6。[1] 2作品注释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岳阳:即岳州,以在天岳山之南,故名。治所在巴陵,即今湖南岳阳市。
下榻:用汉代陈蕃礼徐穉、周璆事,见《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注。
行杯:谓传杯饮酒。
回:回荡,摆动。[2] 3作品译文编辑登上岳阳楼览尽四周风光,江水辽远通向开阔的洞庭。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在高入云间的楼上下榻设席,在天上传杯饮酒。
醉酒之后兴起了凉风,吹得衣袖随风舞动我们随之而回。[2] 4创作背景编辑此诗是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李白遇赦回江夏至岳阳时所作。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