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_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语言极平易,而含意极深远,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表达了时世凋零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之感。 全诗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如下: 岐王府第里时常相见,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前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原文如下:作者: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jiāng nán féng lǐ guī nián
江南逢李龟年
dù fǔ
杜甫
qí wáng zhái lǐ xún cháng jiàn
岐 王 宅 里 寻 常 见 ,
cuī jiǔ táng qián jǐ dù wén
崔 九 堂 前 几 度 闻 。
zhèng shì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正 是 江 南 好 风 景 ,
luò huā shí jié yòu féng jūn
落 花 时 节 又 逢 君 。
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在安禄山的铁骑之下,昔日一碧万顷的江山,如今变得支离破碎,国运由盛转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落花时节”四字看似写暮春之景,实则内涵丰富而深刻。
李龟年是唐玄宗喜爱的御用乐师,是贵族豪门的座上客,与王维至交,同李白合作,当时恩宠风光无限。
王维和李白同岁,都是年少成名。王维十五岁进京,十七岁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名噪京城,二十岁进士及第。
王维年少入京城,善诗画,通音律,是个全才少年,又善于结交公卿名士,就认识了玄宗之弟的岐王李范,岐王向玄宗同母妹妹玉真公主推荐了王维,得到赏识,是王维的贵人。王维经常和岐王同游同乐,遂与年长他五岁的李龟年相识相知,成为好友。
唐天宝三年(744),唐玄宗、杨贵妃在兴庆宫沉香亭赏牡丹,玄宗召翰林待诏的李白作《清平乐》三章诗文助兴,李白挥毫立成,玄宗以丝竹伴奏,李龟年歌唱,成为一时的盛事。
李龟年是天生的歌唱家,又会演奏多种乐器,深受懂音乐的唐玄宗和岐王的赏识和恩宠;崔九,官居秘书监,是玄宗少时密友,是和高力士一样的亲近宠臣;李龟年时常出入其府邸,名流荟萃,赏赐丰厚。京城贵族豪门都以邀请李龟年入府歌唱为雅事,使得李龟年名利双收,一度风光非凡。
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常吟唱王维的《相思》,闻者莫不掩泣罢酒。漂泊至此的杜甫与其偶遇,而作诗《江南逢李龟年》,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李龟年比杜甫大十六岁,杜甫年少时才华卓著,经常出入岐王和崔九的门庭,相对当时李龟年的声望而言,杜甫应视李龟年为自己的偶像之一。
历史记载,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每逢良辰胜景,李龟年就为人唱歌数首,在坐的人为之动容,没有一个人不停止饮酒而掩面哭泣的。他常常吟唱的是至交王维所作的《相思》。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世事难料,昔日恩宠有加的御用歌唱家,现在流落异地,只能为寻常百姓歌唱助兴来换取衣食,令人唏嘘不已。
唐代宗大历五年(770),杜甫离开四川已多年,漂泊于江湘一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偶遇从京城流落到江南的李龟年。分别四十多年的老朋友在暮年相遇,又适逢落花季节,悲喜交织而作《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当年,我们经常在岐王府里碰面,也不知有多少次在崔九家里聆听过你的歌唱。现在,正值江南风景最好的时候,没想到在这落花的暮春时节,又和先生相逢。
这首诗的前两句追忆两人以前在王公大臣门庭间的往来接触,流露出诗人眷念盛世大唐期间名流汇聚、歌舞升平的一派繁荣景象。后两句写的是李龟年和杜甫两位老人的悲伤,实际上何尝不大唐的悲伤,让人黯然伤神。
杜甫在《江南逢李龟年》诗中,把自己难以言述的感情掩藏在只言片语之中,而笔墨之外的寓意深刻:世运之盛衰,年华之迟暮,两人之流落,个人之命运和国家之命运是密不可分的。
清朝乾隆年间进士孙洙,号蘅塘退士,曾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名句。在编辑《唐诗三百首》时,把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大家好!我是九日文谈。希望喜欢我的原创文字。一起学习,一起探讨,共同进步,传承文化。】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中,在暮春时节以花喻意深刻的诗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晚年个人境遇:疾病缠身,穷困潦倒。
晚年(768-770)的杜甫,漂泊江东。疾病缠身,患有消渴病(糖尿病)和风痹病,备受折磨。同时期的诗作,也多有反映。“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生活穷困潦倒。在生命最后一年半的时间内,流落衡州(衡阳)、潭州(长沙),以船为家,岸上竟无一立锥之地。依靠在鱼市,售卖中草药来维持生计,令人唏嘘。
晚年国家境遇:帝国飘摇,地方战乱。
其时,安史之乱(755-763)尽管已经平定,但连年战乱,致使大唐帝国,元气大伤,国衰民敝,摇摇欲坠。地方内乱不断。当时潭州也发生了兵乱。杜甫的《逃难》一诗,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现实。
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
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
已衰病方入,四海一涂炭。
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
妻孥复随我,回首共悲叹。
故国莽丘墟,邻里各分散。
归路从此迷,涕尽湘江岸。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这首诗,写于770年暮春时节。恰逢唐代著名音乐人李龟年,也潦倒流落潭州。故人相见,物是人非,共同悲凉的际遇,惺惺相惜,断肠天涯。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崔九,是唐玄宗的宠臣崔涤。杜甫十四五岁时,在地方前辈的援引下,时常出入岐王、崔涤的府邸,有幸目睹李龟年的尊颜,聆听李龟年的歌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那时,大唐是何等的辉煌鼎盛,王公贵族,钟鼓鼎食,歌舞升平。而如今,本应是江南风景如画,绮丽繁华的最美时节,与君重逢,却落花纷纷,春意阑珊。时过境迁,辉煌不再。既是对自己和李龟年,落魄蹇滞,漂泊江南的悲叹,更是对大唐帝国由盛及衰的一首挽歌。
落花时节,是构成这首诗意境的绝佳“物象”。整首诗,言近而意远,情与景浑然天成,意境深邃悲戚,锥心捶胸。杜甫一生,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愿,执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操守,却落得“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悲惨境地。
770年冬,一代诗圣杜甫,在湘江的小船上,与世长辞。落花时节又逢君,终成千古绝唱!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