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六国论中心论点_苏辙六国论分论点
本文的中心论点就是文章开头第一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学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
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
苏辙的这篇文章从“天下之势”的角度论述了六国中的后方四国在抗秦斗争中理应团结一致摈秦的观点,暗喻了北宋王朝对外投降妥协,只求苟且偏安一时的政治现实。
父子三人同论六国,然而观点却各不相同,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为了借古喻今,针贬时政。
苏辙在《六国论》中的论证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他认为国家强盛需要实行变法。
2. 苏辙认为强盛和衰落并非天定之验,而是因为统治者的才能和政治制度的顺应性。
他批判了旧的封建制度,主张实行变法,根据国情与时代发展得出相应的对策。
3. 苏辙强调变法的核心是贤才,提出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人标准,而贤才来源又以诚相聘,不拘礼贤下士为准则,他认为只要用人得当,制度得当,国家就会兴旺。
此外,苏辙还讨论了纵横家的权谋之道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政治制度对于国家兴衰的影响,从多个方面有效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门见出提出论点,从两方而来论述。
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二,不赂者以赂者丧。先总后分。
两段总领全文,提出论点。三四两段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全文,用抒情议论提升中心。全文总分总结构。按照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进行分析论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