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八月十五的诗句古诗大全(八月十五的诗句 古诗)

bstpd3个月前 (06-16)诗词语录3

八月十五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在古代,因为这一天要祭月和拜月,故名“月节”和“月亮节”,也因中秋家人团聚,出嫁的女儿回家团圆,也成为“团圆节”和“女儿节”,而仲秋时节各种瓜果成熟,也称“果子节”。其常用名有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其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

相关习俗

唐人精神浪漫,气势恢宏,也极富生活气息,在全唐诗中,有九十多首都与中秋赏月相关。最著名的是《天宝下·望月台》中记载的,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为了好好赏月,竟然专门筑了一个百尺的高台:

“玄宗八月十五日与贵妃临太液池,凭栏望月不尽,帝意不快,遂敕令左右于池西岸别筑百尺高台,与吾妃子来年望月。经禄山之兵,不复置焉,唯有基址而已。”

这说明在唐代八月十五赏月,已经是一个普遍流行的习俗了。而宋代中秋节则更具市井的生活气息,还特意放假一天,而这一天也是世俗欢娱的节日,在银蟾光满之时,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楼、临轩玩月,酌酒高歌,平民大众虽然财力有限,却也“解衣饮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明清之后,中秋节的地位显著上升,在清代更是成为与新年、清明、端午并重的四大节日之一。而且有一个重大转变则是,男子拜月的情况越来越少,而月神也逐渐成为专门的女性崇拜对象,所以北京城也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俗语。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1-2]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相关文章

浪淘沙全诗9首(《浪淘沙》(其二))

九首.如下: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浪淘沙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令人忽忆潇...

野望翻译(春日晴原野望翻译)

野望翻译(春日晴原野望翻译)

秋原野望[唐] 杨凌客雁秋来次第逢,家书频寄两三封。夕阳天外云归尽,乱见青山无数峰。译文:不知何方的大雁接二连三地飞过来,思乡心切的我也发出了一封又一封的家书。夕阳西下,天边的云都似乎归去了,满腹乡愁...

等闲识得东风面的下一句是什么

等闲识得东风面的下一句是什么

等闲识得的全句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下一句是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

黄庭坚的诗(黄庭坚的诗有哪些)

清平乐·春归何处黄庭坚 〔宋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庭坚和陶渊明的古诗九首有: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

回首白云低全诗(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全诗)

咏华山[ 宋 ] 寇准zhǐyǒutiānzàishàng只有天在上,gèngwúshānyǔqí更无山与齐。jǔtóuhóngrìjìn举头红日近,huíshǒubáiyúndī回首白云低。咏华山...

示儿的诗意(示儿的诗意和感情)

出自于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古诗《示儿》诗句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1、翻译:我快死了才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