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语录 > 正文内容

端午节的日期和风俗(端午由来和风俗)

bstpd3个月前 (06-16)诗词语录3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被称为端阳节、五月节等。端午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端午这两个字,最早出现与晋朝的《风土记》,但是端午的习俗却远早于此。端午节的标志性习俗是吃粽子和龙舟竞渡,在学术界普遍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祭龙仪式,后来才逐渐有了划龙舟的习惯,而吃粽子的习俗,人们多将其和战国时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联系起来。

依据南朝梁国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和宗檩的《荆楚岁时记》,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还有认为是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等人的,这就是'纪念说'其中以纪念屈原流传最为广泛。

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亦称端五、端阳。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后人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习俗有端午食粽、赛龙船、佩香囊等,这些节俗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浴兰节、女儿节、解棕节、菖蒲节等。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敲大鼓,你包粽子,我跳舞。

端午节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有吃粽子,划龙舟比赛的风俗习惯。

相关文章

满江红岳飞古诗(田楷满江红岳飞古诗)

答:原文如下: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

曾经沧海难为水是什么意思(难为水曾经沧海难为水)

意思是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后人引用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曾”的基本含义为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如曾祖父;引申含义为谦词,如曾臣。在日常使用中,“曾”...

女不读仓央嘉措(为什么说男不读纳兰容若,女不读仓央嘉措)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当年看到仓央嘉措的这句诗(曾缄先生汉译版),惊为神作。于是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仓央嘉措的情与诗: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很快,就被书里塑造出来六世达赖给深深吸引,这完全是...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王之涣诗意)

凉州词古诗王之涣(凉州词古诗王之涣诗意)

《凉州词二首·其一》唐朝·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载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旗亭画壁”的“异”事,虽然不一定可靠,但却反映出当时此诗即受...

水调歌头全文(水调歌头全文是什么意思)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宋代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

念奴娇原文及翻译全文(念奴娇鸟儿问答)

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