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悟_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体会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光阴何尝不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们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我却依然故我?时间不是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就是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也找不回在逝去中间丢失的自己了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感叹了: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间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注释:
1、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2、斯:这里指“川”,即河水。出处:《论语·子罕篇》——孔子及其弟子创作背景《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