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散文_写景抒情散文名篇
1、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3、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4、标题追溯法。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5、内容借助法。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记叙文就是说故事,写景就是看到什么写景物,合起来就是游记。
游记的特点主要看景物的特点,适当加作者的情感,主旨不一,就看作者当时想说什么。哪位作家的抒情或写景散文较好?哪位作家的文化散文较好?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要说抒情散文或者写景散文较好的话,我觉得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写景不错。看过这篇散文的人都知道,他老先生为了一睹故都秋的芳容,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来到故都。这故都不就是北平吗?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他把北京的秋写得玲离尽致,以至于把北京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比喻成是北国的特产。他在文章中写到:“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他那细腻的笔法,不难看出他对北平的了解。
但是他其中的一句话,可不敢恭维,他是这样写的:“可不是么?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岐韵,倒来得正好。
这里我要呵呵两声。我们北京人啥时候也没有这样说过“一层秋雨一层凉”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不知道郁达夫先生是从哪里听来的,或者是他的理解有问题,亦或是听力有偏差罢了。
不管怎么说,《故都的秋》是一篇描写秋天的好文,值得一看。
二,另外至于文化散文我觉得杨朔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清新而绚丽。作品的基调是歌颂新时代、新生活和普通的劳动者。
《雪浪花》是杨朔散文中的佳作。作品以雪浪花冲击礁石那种顽强的精神来比拟普通渔民“老泰山”。通过这个形象,热情地赞颂了中国人民为建设新中国表现出的兢兢业业、改天换地,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德。
杨朔散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寻找诗的意境”。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出动人的诗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诗的意境中闪现出时代的风貌。
这只是我的一般浅显见解,谁的散文好?我觉得很多大家写得都不错,只要读进去,都会有收获。
写景或抒情散文,建议看一下王剑冰老师的文章,文化散文还是余秋雨的,大家气象,应该多有收获。
余秋雨先生算是近代文化散文名家...席慕容我觉得她的诗更优秀一点..这个年代已经很难找出好文章了..要说以前的名家我觉得三毛也不错..朱自清先生的抒情散文很也算的上登堂入室。至于安妮宝贝,恕我不敢恭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