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秋来九月八(待到秋来九月八翻译)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作者亲切地称菊花为“我花”,显然是把它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那么,与之相对立的“百花”自然是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了。这一句斩钉截铁,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
答:适合于菊展的場合。在每年的金秋十月,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神清气爽。在这金色的、收获的季节,许多城市都会举办菊展。那一朵朵菊花凌寒吐蕊,有的晶莹如雪,有的灿如黄金;有雍茶圆润,有的柔岩柳丝。满目金黄,阵阵沁香。肃杀之中,惟有菊花玲珑芬芳满天下。这埸景,正如黄巢所写: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时百花杀,香天阵阵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
描写的是菊花。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味。“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阳节(九月九)赏菊的风俗,相沿既远,这一天也无形中成了菊花节.这首菊花诗,其实并非泛咏菊花,而是遥庆菊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