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词写作入门(格律诗词写作入门4句)
诗词准确的格律 = 平仄正确 + 用韵正确 + 句式正确。
平仄正确。
这是一个简单的话题,因为古韵中有入声字,在使用时只要把这些入声字作为仄声字就行了。其实远非如此简单,还有很多非入声字,古今读音也有很大的区别,写诗词时要记住这些字。
格律是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在创作时的格式、音律等方面所应遵守的准则。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十四行诗的格律主要包含行数、韵脚、音节、音调、结构等:
1.行数:要求有十四行,每行不一定是完整的句子。有时为了韵脚的需要,把意思连贯的一句分成两行,但每行词数不一定要相同。
2.结构:一般分为前后两个部份。不同诗体前后两部份的行数不同。彼得拉克体由两节四行诗(共8行) 和两节三行诗(共6行)组成。斯宾塞体、莎士比亚体由三节四行诗(共12行)和一节二行诗(共2行)组成,“奥涅金诗节”由两节四行诗(共8行)和两节三行诗(共6行)组成或者由三节四行诗(共12行)和一节二行诗(共2行)组成,形成起承转合的趋势。极端的有雪莱所作的十四行诗,由四节三行诗(共12行)和一节2行诗组成。
3.韵及韵脚:是十四行诗体的难点和特点之一,十四行诗根据不同的诗体:彼得拉克体4到5个,斯宾塞体6个,莎士比亚体7个,“奥涅金诗节”7个。英语词汇一般由多音节组成。韵指的是每行最后一个词的最后一个音节,按规定要相同的叫押韵。各体前后两部份韵脚的安排是:彼得拉克体ABBA、ABBA、CDC、DCD (4韵) 或者CDE、CDE (5韵),属抱韵;斯宾塞体 ABAB 、BCBC 、CDCD 、EE ,最后两句是对偶句,属套韵;莎士比亚体BABA 、CDCD 、EFEF 、GG,属双形体即交韵(7韵),最后两句对偶;“奥涅金诗节”ABAB、CCDD、EFFE、GG,交韵、随韵、抱韵、叠韵全备(7韵)。
4.轻重音搭配。中国律诗绝句,每句诗中要求平仄相间,使音调抑扬顿挫,铿锵有声,具音乐感,十四行诗虽不要求每行诗词数相同,但要求同样的音步,每个音步有一轻一重两个音节,斯宾塞体、莎士比亚体要求每行5个音步,10个音节;彼得拉克体要求11个音节;法语要求12个音节。奥涅金诗节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有的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
意大利十四行诗分为两段,先八后六。前八句韵牌是 a-b-b-a, a-b-b-a。后六句有两种,c-d-e-c-d-e,或者 c-d-c-c-d-c。第九句不止改韵牌,很多时候题目或感觉也不一样。
意大利十四行诗的规则由 Guittone d'Arezzo (1235年 - 1294年)所建,他自己写了将近300首。最著名的早期十四行诗人是 Francesco Petrarca (1304年 - 1374年)。别的意大利诗人也写了一些十四行诗,如 Dante Alighieri (1265年 - 1321年) 和 Guido Cavalcanti (~1250年 - 1300年)。
英国十四行诗
详见: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意大利十四行诗传入英国之后,结构改变。英国类分为3段四句加最后两句。最后的两句通常与前面的大不相同,比意大利类第九句改变更厉害。一般英国十四行诗的韵牌是 a-b-a-b, c-d-c-d, e-f-e-f, g-g, 或者 a-b-a-b, b-c-b-c,
中国十四行诗
代表性的诗人为冯至、白马。作者将这一泊来诗体与中国传统诗歌审美观念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种适合中国普通读者欣赏习惯的十四行诗样式。其诗为三段式,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cdcd。其风格特点是语言自然朴实,节奏清晰流畅,富于感性、悟性、情趣和哲理,适合各层面的读者阅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