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注释及翻译_过小孤山大孤山字词翻译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南宋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写烽火矶的奇异景色。第二段是写小孤山的峭拔秀丽。第三段是写大孤山的雄伟壮奇。这篇散文线索明晰,层次清楚,对比衬托,相得益彰。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大声的阅读方式。
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爱国忠君之情。
课文《过小孤山大孤山》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1. 多角度写景
陆游在写景的过程中,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从而展现立体可感的山水风景画。例如:
远望与近观结合:写烽火矶时,既有舟中的远望,又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通过不同距离的视角变化,使读者能够全方位感受景物的特点。
特写镜头:对一石“杰然特起”的描写,则是通过特写镜头,将景物的独特之处放大展现给读者。
2. 写景重点突出
在文章中,陆游对小孤山的描写着墨最多,通过登临览胜的机会,较详细地描写了小孤山的景物,还穿插了庙宇传说、前人诗咏、近人事迹等内容,使得小孤山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3. 运用对比法
陆游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景物的特点。例如:
与他山对比:将金山、焦山、落星山等天下名山与小孤山进行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峭拔秀丽。
景物间的对比:如写水时,通过动静、缓急、清浊的对比,写出江与山的特色。
现状与想象的对比:通过描写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想象其稍加装饰后的美景,突出小孤山的自然之美和潜在的文化价值。
4. 语言洗练,用字恰切
陆游的文笔流畅自然,语言洗练,用字恰切。他善于运用色彩词、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绘景物,使得文章风格清丽,给读者很好的艺术感受。例如,用“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来形容小孤山的峭拔秀丽,用“如宝装屏风”来比喻丹藤翠蔓罗络其上的峭石等。
5. 融合抒怀与议论
陆游在记述山水景色、胜景事迹的经过中,随时融合抒怀与议论。他将相关的外传轶事、古人诗句信手拈来,还穿插了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状况的介绍,使得文章内容丰富、意蕴深厚。这种写法不仅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还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领略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深度。
综上所述,《过小孤山大孤山》在描写手法上运用了多角度写景、写景重点突出、运用对比法、语言洗练用字恰切以及融合抒怀与议论等多种手法,使得文章形象生动、意蕴丰富、艺术效果显著。